疫情下的焦虑疏导指南
学生、家长该如何消除不良情绪,预防、 减轻疫情所导致的焦虑与心理伤害?
发布时间:2020-04-22 10:02:32 | 点击量:1574 | 责任编辑:邱贤琪
学校推迟开学,老师网上授课,原有的校园生活和学习模式被疫情打乱,相信不少学生、家长都会感到焦虑,那么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来调节这些情绪。
●心理疏导小贴士之青少年篇
在家时间太长,不少隔离在家的青少年情绪由疫情之初的不安、恐慌转向疑虑、焦躁。对此,同学们要如何应对,做好心理调节呢?有以下几点建议:
1.保持正常的作息安排,早睡早起。利用网络资源有计划地学习,认真参加网络课程,完成家庭作业。
2.坚持锻炼,培养兴趣爱好,积极向上。如可以抽时间做广播体操、垫上运动、街舞、瑜伽等,注重个人卫生;也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如绘画、乐器等。
3.保持与外界的正常交流,关注正面信息。避免长时间阅读和讨论关于疫情的负面信息,不被谣言误导,保持情绪稳定。遇到问题及时与家人、朋友、老师沟通交流,缓解负面情绪。
4.寻求专业帮助。如果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,可联系专业心理咨询。
●心理疏导小贴士之学生家长篇
疫情期间,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了父母最为重视的内容。面对孩子情绪化、学习障碍、手机瘾、极端自我行为等问题,家长应该如何自我调节,同时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,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呢?
1.注意防护措施,传递正能量。避免孩子接受过多负面信息干扰。
2.多陪伴孩子,重建安全感。
3.保持情绪稳定,不要过度紧张,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。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要保持耐心,不回避不批评不忌讳,给出适宜的回答。
4.正常作息,与孩子一同养成好习惯,带领孩子合理安排学习、娱乐、和居家运动,保持生活规律。
5.寻求专业帮助。如果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,可联系专业心理咨询。
●心理疏导小贴士之居家隔离人员篇
居家隔离人员的心理焦虑大多来自对外部环境的恐惧和无助感。长期的居家隔离可能会导致人们情绪起伏较大和兴趣的丧失。居家隔离人员可以试试:
1.保持放松,营造安全感。适度关注主流媒体对于疫情的报道,增强抗“疫”胜利的信心。
2.每天练习深呼吸,适当地做一些运动,放松自己。
3.保持作息规律,补充所需营养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4.积极与家人、朋友沟通,表达心理的情绪,获得社会支持。
5.写“美丽日记”,具体到人和事,通过记录生活中的正面信息,来发现美好。
↑上一篇:第一篇
↓下一篇:疫情期间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情绪困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