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防控下的心理调适
——开学后如何保持平常心?
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变得手足无措,假期居家闭门不出,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内,还得时时刻刻面对的家长,好不容易迎来开学,但同学们是不是又难以适应了呢?看看同学们是否存在以下的心理困扰:
1.焦虑多疑。来到学校,离开了家里的舒适区,一旦有了小咳嗽、小感冒会把自己往新冠肺炎上靠,对于同学和校园时刻保持警惕。
2.恐慌不安。不敢出门上课,不敢摸门把手,把眼前的东西都和病毒联到一起,心生怯懦,尤其是有同学发烧咳嗽时,格外的恐慌与紧张。
3.愤怒暴躁。新冠肺炎下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,一个小火花就会引发一团大火,会格外的暴躁,同时学校封闭管理,生活单调而乏味,每天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,会有崩溃一样的感觉。
4.盲目乐观。很多学生觉得疫情离我很远,尤其是身边没有感染者出现时会自以为是,对学校和老师的提醒嗤之以鼻,对相关的报道不屑一顾,毫无防范意识,我行我素。
5.逆反心理。回到学校上课,长期与同学老师接触难免会产生摩擦。尤其在不能外出、心烦意乱的情况下,可能会导致与同学、师生间的冲突。
这些心理问题都需要进行疏导,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人的成长。接下来我介绍几种方法调适个人的心情:
1.正确认识疫情,做好个人防护。学生的恐慌往往源于对疫情的认识不足,缺乏正确判断,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疫情的性质,学生要学习掌握基本防控知识,按照国家和学校下发的各种要求去做,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。
2.学会接纳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。面对疫情,学生要积极克服不良情绪,学会看到社会中的真善美:钟南山、优秀的防疫医务者、冲在一线警察以及身边默默无闻的工作者,带着感恩的心,感受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。
3.重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。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同学的规划,但生活与学习不能停滞,返校后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,严格约束自己,不让自己沦陷在无聊、焦虑的泥沼中。
4.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。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,要学会与父母老师、同学交流,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,互相鼓励,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,获得情感支持。
5.做一些适当的运动。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情绪,如深呼吸、做仰卧起坐、瑜伽等不仅有利于舒缓压力,同时也能提高个人体质。
明媚的春天也一定会到来,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科学的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防护,坚定信心、保持平和心态!
↑上一篇: 疫情下如何战胜孤独感?
↓下一篇: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小技巧